top of page

【抬頭望星空】劉志安/太空接力



準備退休的哈伯太空望遠鏡


哈伯太空望遠鏡自1990年4月24日發射升空,至今已運轉超過三十一年半,對人類研究天文的貢獻卓著。它完成超過一百五十萬次觀測任務,讓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透過它產生一萬五千篇以上的科學論文。哈伯太空望遠鏡前後一共進行了五次維護任務,於2009年完成最後一次的設備更新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就不再派遣太空人前往維修、更新設備以及抬升它的運行軌道。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升空接替它的任務,直到它竭盡最後一絲氣力、失去功能後,NASA將會讓哈伯太空望遠鏡脫離軌道,重返大氣層中進行燒毀。


然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發射計畫卻一再延遲,預算也不斷地追加再追加。苦命的哈伯遲遲等不到接棒者上來,只能繼續孤單地、努力地苦撐。今年六月中旬,哈伯的電腦出現未知問題而離線進入「安全模式」,地面中心持續搶救,經過一個多月後總算讓電腦復活,完成儀器校準並繼續工作。而眾人引領期盼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則預定今年12月24日完成發射。



接棒者韋伯太空望遠鏡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造型設計相當特別,它的主鏡面由十八面正六邊形的小鏡片以蜂巢式組合成一面直徑6.5公尺的大鏡面,光是鏡面就將近有三層樓高,集光力將約是哈伯望遠鏡的六倍多,對遙遠的天體影像有更好的解析能力。主鏡的基座是一個多層、可展開的遮陽簾,會像盾牌般直面太陽,以隔絕來自太陽的光和熱。基座發射升空後會慢慢地拉伸展開,造型如一艘大船,而主鏡則像這艘船的船帆。


韋伯的鏡面是用稀有的鈹金屬打造,鍍上24k黃金,它主要觀測的波段是近紅外線,也可以看到橙色、紅色的可見光,以及中紅外區域。之所以如此設計,主要有三個原因:一,過去這個波段很難從地面或現有的太空望遠鏡(如哈伯)研究。二,冰冷的物體,如原恆星的碎屑盤和其行星(正在形成中的恆星系統),在紅外線中的輻射最強,要用這個波段才容易看到。三,由於宇宙正在膨脹,距離我們愈遠的天體遠離我們的速度愈快,因此它們的光譜會往紅外線偏移(稱為光譜紅移),紅移愈大的表示距離愈遠、遠離的速度也愈高,稱為「高紅移天體」。過去哈伯的設備只能看到部分近紅外線的紅移天體,那些更遙遠的高紅移天體,則需要可以觀測中紅外光譜的設備和更巨大的口徑,才能看得到,所以這項任務就由韋伯望遠鏡來接續。


韋伯升空後將不會像哈伯或是其他人造衛星那樣繞行地球運轉,且更不同於一般的人造衛星距離地面只有數百公里高(哈伯的軌道高度也不到六百公里),而是部署到地球繞日軌道外側,距離地球將近一百五十萬公里外的「第二拉格朗日點」的位置(L2)。「拉格朗日點」一共有五個點,L1到L5,它又稱為「平動點」,是一個可以忽略質量的小物體,在兩個大天體間的引力作用下,在太空中相對於兩大天體間可以保持靜止的五個位置點。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天體間的萬有引力與離心力在拉格朗日點是平衡的。因此,把韋伯望遠鏡部署在這邊的好處,是它不必繞行地球,並且可以跟著地球同步一起穩定地繞行太陽運轉。

哈伯未來還可以用多久是個未知數,在韋伯望遠鏡升空後它算是光榮退休,交棒給新一代接手,繼續帶領人類探索浩瀚無垠的宇宙。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觀星園星空直播站的故事 台灣親子觀星會 星空觀測小站組員 吳雪瑞

看著流星在夜空中飛翔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美夢,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市面上的智慧型監視器在夜視的模式下可以錄到近6等星,黃道光銀河和流星都可以被記錄下來,開始燃起星空直播站的構想,其中最重要的任務當然是流星紀錄。 經過半年在龜山童軍營地的監視器氣候實戰測試成功,我們開始尋找低光害...

讓我們一起去看星 台灣親子觀星會 第8屆理事長 阮驛琇

你是否曾經與朋友一起在寒冷的夜晚,守候流星雨,當流星墜落,與朋友們跳躍著歡呼 你是否曾在第一次透過望遠鏡看到月球表面時驚呼於她的細緻的地形地貌。 你是否曾經看過定在天空的一片雲,透過望遠鏡才發現那是美麗的銀河,有數不盡的星星閃耀。...

Comments


Let's Connect

預約導覽

 

 

 

 

台湾

清境永續發展協會

​台灣南投縣仁愛鄉

電話 Telephone | 049-2801366

手機 Cellphone | 0979-917817 

時間 Time | 10:00-17:00

CSDAlogo2-05.png
star village logo-67.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