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手如何踏入觀星的領域 李冠儀老師
1. 天文新手如何踏入觀星的領域,要準備什麼事情跟東西
其實一般普羅大眾對觀星感覺有很大的誤解,好像需要先有很貴的器材才能觀星,實則不然。
想要觀星其實很簡單,只要能夠到看得到滿天星星的地方就可以了。臺灣地狹人稠,公路密度很高,所以很多很偏遠適合觀星的地方都很容易開車抵達,合歡山暗空公園就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從都市喧囂的環境到滿天星的環境不用兩個小時,更下方的清境更是可以解決住宿跟吃飯的問題。
那提到要準備什麼事情跟東西呢?我會說「心態」。
觀星當然是在越黑的地方越好,到了觀星地後因為怕黑看不到路把車燈打得超亮,或是一直開著手機手電筒製造光污染就是一件很不可取的動作。到了觀星地之後應該要盡快的關閉所有光源,讓你自己的眼睛盡快的適應黑暗,而不是一直打著人造的光源製造光汙染。當夜晚滿天星空的時候,其實星光的亮度是可以照清楚地面的,這是一般大眾沒有辦法想像但確實存在的事情。我們常常會看到一般民眾一窩蜂的往觀星地去觀星,到了目的地之後發現好暗把車燈打開,然後再來說看不到什麼星星,接著就躲回車上滑手機,然後自己的車燈把這個觀星現場照得超亮。
至於天文新手還需要準備什麼實際上的東西嗎?手機裡面的APP跟一隻雙筒望遠鏡就好了。現在的手機APP其實也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星座盤,而且表現更好,不妨在觀星的時候認真的去記一下星座的排列連線或是亮星的名字,而不要只是看一下就算了。雙筒望遠鏡則是利用APP顯示著一些星團星雲的時候,可以試著自己用雙筒望遠鏡找到。
2. 如何引導孩子享受天文的領域,要準備什麼器材或是閱讀什麼須知
引導孩子喜歡天文,最主要還是要提供環境,一隻雙筒望遠鏡跟一個不錯的觀星地點,基本的觀星從星座開始,一個星座一個星座的跟APP對比,直到可以不依賴APP而能自己辨認出星座。
至於再進階一點的方式,自己跟小孩都拿著雙筒望遠鏡,利用指星筆,帶著孩子一個一個去看星團星雲等深空天體,有點像是導遊帶著旅客進行一場深度的深空天體之旅。
最後就是準備入手天文望遠鏡。堅固的經緯儀搭配口徑稍為大一點的牛頓式(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可以讓孩子體驗更深度的找星的樂趣。
3. 天文攝影小技巧,如何用手機拍出美麗的星空
利用手機來做天文攝影大多就像是在拍風景照一樣,用腳架把手機固定好,取好景,把手機的相機切到專業模式(可以調整光圈、快門、ISO感光度、WB白平衡、手動對焦等)進行拍攝。
觀星點拍星空時環境多半太暗,這時應該在專業模式下把光圈調大(數字變小)、快門變慢(一般會在15秒左右)、ISO感光值拉高(一般會拉到1600甚至3200)、手動對焦就是對焦到無窮遠處讓星點清楚,最後記得要選擇自拍模式(設定2秒或5秒後自拍)避免手機在你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震動,當然你還要記得關閉閃光燈。
說到閃光燈,還有另一種拍攝方式,將手動對焦合焦在照片中的人物身上,閃光燈打開,拍下一張你跟星
空的合影。
4. 深空攝影
深空攝影是一個很燒錢的嗜好,許多人都會需要繞過很大一圈才會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這也是一連串Try & Error的過程。
一台高經度赤道儀、一隻天文望遠鏡是必須的。高精度赤道儀是在追蹤深空天體提供更穩定的追蹤效果,接下來天文望遠鏡後端是單眼的機身還是天文相機就是各自的選擇。當你選擇天文相機的話,你還需要一台筆電才能進行深空攝影,不過既然都有筆電,將赤道儀的追蹤控制功能就交給筆電去執行,只要天文相機的影像偏掉了,筆電經過運算後直接控制赤道儀進行修正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把單眼或天文相機所拍攝到的影像再使用後期處理軟體進行疊圖跟比對,一張張精彩動人的絢麗深空天體的照片就呈現了。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看著流星在夜空中飛翔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美夢,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市面上的智慧型監視器在夜視的模式下可以錄到近6等星,黃道光銀河和流星都可以被記錄下來,開始燃起星空直播站的構想,其中最重要的任務當然是流星紀錄。 經過半年在龜山童軍營地的監視器氣候實戰測試成功,我們開始尋找低光害...
你是否曾經與朋友一起在寒冷的夜晚,守候流星雨,當流星墜落,與朋友們跳躍著歡呼 你是否曾在第一次透過望遠鏡看到月球表面時驚呼於她的細緻的地形地貌。 你是否曾經看過定在天空的一片雲,透過望遠鏡才發現那是美麗的銀河,有數不盡的星星閃耀。...
Comments